胭脂扣
作者:李碧華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1989年08月22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573300087
裝訂:平裝
這是我第一次,第一次看完電影還會回去看原著的。
其實我一直沒有欣賞電影原著的習慣。但因為我真的太喜歡關錦鵬執導的《胭脂扣》,才會興起看原著小說的念頭。
久仰李碧華大名許久,也知道她的創作力非常豐盛,與文字相關的工作如:記者、作家、編劇,都是或曾是她的職業。而就在昨晚,我初次感受她所編織成的文字之魅力。雖然有些詞是粵語才使用的,但不會影響閱讀,仍是非常流暢無礙。
或許在劇中沒能交代清楚的部分,可以在原著小說中找到答案。難怪這也是那麼多人看由原著改編而成的電影時,常拿電影與其原著作比較之因。
《胭脂扣》的原著小說清楚透徹,看得不會讓人模模糊糊(不是說電影版的脈絡不夠清晰)。而故事焦點雖然仍放在如花與十二少之間的愛情,但袁永定及凌楚娟的關係比起電影中描寫更多更深入。
電影版的十二少或許可說是背上『負情』的名字,但在小說裡,其實可以清楚地見到十二少面對如花殉情時的那模樣。
情節安排略有不同。電影版的十二少不但喝下了三杯摻有安眠藥的酒,還服下如花餵予他的鴉片;小說中的十二少則喝下三杯摻有安眠藥的酒,但無真吞鴉片,僅拿起生鴉片烟而已。
電影版這樣的改變,讓人以為十二少可能其實也默應,要為了他們之間沒有結局的愛,和如花一起殉情。而小說則令讀者清楚知道這一切都是如花所設之局,十二少並不知情。
就這點而言,我比較喜歡小說版的處理方式。或許電影是要減輕他負心的形象,轉而加重他亦是癡情的部分?
不過,透過小說的此橋段,也讓我重新思考了十二少到底是個辜負如花,且戀棧偷生之人?還是他只是無任何準備為這段愛情祭上自己的性命罷了?
關於十二少,我想在電影版《胭脂扣》的心得中,再作我個人所見之敘述。
還記得電影中,十二少與如花在戲院舞台上那樣痛徹心扉般的深深長擁吧。
在小說裡並無這幕安排,反倒是另一種呈現的方式。不過有看過電影者很快就可以對應到這是此橋段。
不管原著或電影,這段都是我最喜歡的情節之一。以下節錄自小說《胭脂扣》(頁127~頁128)。
『無從開口。
在十二少小小的居停,中環擺花街一幢唐樓的三樓,如花水蔥似的手,正在搓着麵粉團,她正學習一下,怎樣弄出一鍋湯圓。捏出一小粒一小粒的粉團,然後一粒粉團包一粒片糖饀。圓是不怎麼圓,怎麼搓都不圓。有時,片糖的方角,竟會摻了出來,於是可以預料得到,不消一刻,糖在沸水中溶了,便緩緩地漏掉,混在水中,糖的芳踪,杳不可尋,那湯圓,成了一個空心的物體,在水中漂漾。
十二少剛剛開了口。
如花聽了,好像並不真切。她只管搓她的湯圓,一顆湯圓,來回往返的,恨不得碎屍萬段,誰知它又那麼黏膩,糖也半溶了,在手心,一切都混淆,漸漸地變成黯灰色的白粉團。良久良久,依舊是一顆湯圓。橫看豎看,都可算是湯圓。但,却不可以吃了。煮都不用煮,已知吃都不必吃。
「振邦,你不要我啦?」
十二少霍地起來,自身後把如花緊緊摟住,那麼緊,沒命地吻她。好好的一整盤乾麵粉被撞翻,洒了兩人半身。
如花驀地轉過來,狠狠地摑了他一記。狠的只是心,但因掙扎得不如意,打上去力道不足。十二少不加阻止。如花把他的衣衫撕了又扯,揉成殘團。淚落如雨,臉上胭脂水粉滙成紅流。兩個人,不知如何,化成一堆粉,化成不像樣的湯圓。──但,終於不能團圓。大家都十分明白。』
那般的痛,確實從字裡行間滲透出來,直至讀者的心。讀到這裡,我不禁哽咽啜泣。
一切只怪無奈命運捉弄愛侶,現實逼迫人心。
比較如花與十二少,袁永定和凌楚娟這一古一今的愛情,小說中對於袁與凌的著墨較多,所以也能很清楚地作出對比。
電影則主要刻劃如花及十二少這對戀人,所以古今對照較沒有小說中來得明顯,但還是有的。(此在電影版的心得再作介紹)
若說結局方面,原著與電影各有其風采,雖然電影版不及小說版有想像空間,但我還是喜歡電影結局多一些。
理由是電影版的結局較有『圓滿達成任務』之感。不但給了十二少重見如花之機會,也從台詞呈現出他的心情寫照。(不過,這句台詞也可算是概括小說中十二少得救之後,對於其人生態度之描述。)
其實,不管小說與電影,我都相當喜愛。無分孰勝孰負誰優誰劣,皆有其動人之處,皆值得反覆欣賞。
《胭脂扣》,多麼美麗的名字,多麼美麗的故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