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開始寫電影開始,已經過了十個年頭。在這塊,比起別人我不算努力。從學生到社會人,這之間經歷過許多,文章卻是越寫越少,可能心裡的餘裕也沒那麼多了吧。總以為離千禧年沒很遙遠,但也匆匆過了十八的年頭。在二○一○年以前,我從不覺得九零年代的電影舊。前陣子找片,看到了《大老婆俱樂部》(The First Wives Club),一九九六年的電影,感覺是沒多久的事,但細想想,卻也是二十二年前的戲了。
三位女主角都大有來頭,Bette Midler、Goldie Hawn、Diane Keaton,有稍微關注米國娛樂的人誰不知道呢?演出該片時,他們以值壯年,但各有風味。
這個故事平凡卻精采,簡單卻深邃,從片頭六○年代的大學女孩講起,畢業前夕懷抱夢想,各自往各自的旅程前行。也許是因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而使她們忘記彼此的存在,相夫教子工作都在層層洗刷著她們的夢想與快樂,直到死黨之一的Cynthia因為丈夫有了小三,成日以酒澆愁,最後選擇從華美的房子一躍而下。死前她寄給了好友們信,而這三位好友也因為Cynthia的葬禮再次聚頭。幾杯黃湯下肚,才知道原來各自有各自的不堪,於是她們決定振作起來……
女人之間的友情比起男人之間的友情是更難保存的,除了比較心態(如:誰賺得多?誰出風頭?誰嫁得好?誰的小孩能幹之類的),所謂的難保存是基於女性的傳統定位,結婚生子之後,女人縱使還有工作,也很容易因為身分多了妻子與媽媽之後,而容易忘記「保有自己」,去為了家庭努力犧牲與奉獻,當然也拋棄了許多婚前所擁有的──朋友就是之一。
不分東西,也不分古今,儘管已經來到了二○一八年,真正是女性權利落實的時代也似乎是近幾年才在萌芽茁壯,而有許多國家對於女性仍是相當不友善。
可能由於我的年齡與身分都尚未到這部電影主角們的階段吧,但我有個很深的感受就是,從媽媽輩觀察到的,不管如何,一輩子,就算結婚生子之後還是要與年少時代的好友維持良好關係,互相關心對方,還有,絕對絕對「保有自己」。
與一個男人結婚相守,並不是代表他能夠擁有你,也不代表必須要把自己的所有給他。我們每個人的最終依歸都是自己,沒有必要依附在另外一個人身上。要為自己活,而不是為了其他人而活。你可以勇敢去愛,去拿,去付出,但永遠要堅守「自己」,你的靈魂是屬於自己的,你的心永遠要留一塊給自己。別想束縛住任何一個人,也永遠不要允許任何人束縛你,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看完這部電影,傳了訊息給我最愛的兩位好友。不管我們的人生如何轉變,都要保有自己,然後要相信,當你難過時、痛苦時,不要自己關起來,記得,我們有彼此可以互相傾聽、互相愛惜。
謹以此篇文章獻給我最愛的摯友,曉霈與佳柔,我永遠愛妳們。
《大老婆俱樂部》的配樂非常好聽,九零年代的歌曲樂勝現在的流行樂,有味道多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umrDaA1rSU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