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  

 

 

  與何人說。

 

  看完《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更著迷於Benedict Cumberbatch的迷人嗓音,無論是從聲音的演繹、肢體及表情的詮釋都不在話下,何需贅言?

 

  身旁朋友激讚的電影,懷抱著滿心期待去觀賞,必須說,這的的確確是一部相當精采的作品,但就我個人而言不是屬於我的百分百電影。

 

  事情,只要扯上人就開始複雜了。某些人,尤其專精於某個領域者,由於固執且敏感,人際關係可能始終是他們最苦惱的問題。有人說,艾倫圖靈(Alan Turing)的一生以悲傷作結,但在此,我希望請這麼想的人跳脫出窠臼──我們是否太常將自己所觀所感給套在他人身上?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與大眾行為模式不同的少數者被視為怪異(不可否認的,至今同性戀也被歸為此途)。

 

  《模仿遊戲》之中,我最喜愛的兩段情感就是艾倫與瓊的相知相惜、克里斯多夫帶給少年艾倫的一線曙光。在還沒觀賞此片前,我問過母親:「如果有個男人懂妳懷中的雄心壯志,願意給妳一片天空去闖蕩,只是他愛的是男人而不是妳,妳願意嗎?」母親回答:「這太難了。」

 

  女人終其一生都期盼著伴侶能夠知心曉義,但真正有那份幸運的人到底有幾個?瓊遇到了艾倫,這男人看見她的才氣,只是他無法愛她。是福是禍難以說定,也不是旁人能定論的。他們都是特別的一群、契合的一對,但他們無法同在一條愛河裡。然而,卻該感謝上天讓他們相遇,進而相惜,「非關風月,只為真心」,他們確是最好的體現。若生命中有這樣的人出現,亦是幸福。

 

  再提到克里斯多夫與艾倫的年少一段,我想先岔個題,講電影中透過BC之口所述的「暴力」的概念、這片中我最喜歡的台詞──Do you know why people like violence? It is because it feels good. Humans find violence deeply satisfying. But remove the satisfaction, and the act becomes... hollow.(你知道為什麼人們喜歡暴力嗎?因為那感覺很爽。人們覺得暴力可以得到滿足,但去除了滿足後只剩下空虛。)

 

  因與眾不同而被視為異類的艾倫,飽受霸凌,為他悽慘青春期裡帶來陽光的克里斯多夫縱使早逝,仍在艾倫的一生裡留下了永遠的印記。他用一輩子來追悼初戀,而來不及告白的那句話,化作他畢生心血,成就驚動世人、名垂青史的功績。無論是否杜撰,都為同性愛增添幾分瑰麗色彩,更將艾倫的性格刻劃得更為豐足。

 

  我以為,《模仿遊戲》的敘事手法算是平直,卻也因此讓觀眾能夠專注在艾倫圖靈這個角色中,甚至貼近他。前述提到,某部分專業者是不擅長人際關係的,而片中也讓Matthew Goode詮釋的休與BC的艾倫做出對比。另外,堪稱懂他的瓊(Keira Knightley)也在圖靈被指控猥褻罪、接受化學閹割後去探望他,並說出他不需要獨自承擔一切,圖靈卻回答,他從來都不是一人。這裡的語意淺顯,是的,他的克里斯多夫永遠留駐在他的心裡。然而,這也訴說著,在此世上也絕不會僅有他一人如此──讀不到他人背後意涵,對處理人際感到痛苦與棘手。

 

  這個社會從古至今都是充滿荒謬且瘋狂的,清醒的人無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容易認真、覺得世故令他們困惑,無法巧妙融入,圖靈是這類的人。

 

  他的內心世界令我聯想到柳永所作的一闕詞《雨霖鈴》:「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與心愛生死相隔,仕途顛簸崎嶇,大千世界難以關心,如過眼雲煙。一切都隨著他的逝去而變得不具意義,因此他透過密碼學(那個人所留給他的)來探詢、思念。這般情念要與誰說呢?只能與自己低語罷。

 

 

 

*就個人觀點,即使是傳記電影也無須與其人物的真實生平一一比照。我們是看戲者,能從其中得到一點慰藉、愉悅或啟發,足矣!

 

 

 

 

 

arrow
arrow

    十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