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

 

 

  一天,前輩問了我一個問題:「妳認為,兩人相處最重要的是什麼?」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有聊不完的話題。」對我來說,這是最重要的「小事」,有聊不完的話題、且是任何話題,然後於話語間爬梳對方優缺、喜好,理出一條我們可以走的路。

 

  看完《好友戀習簿》(What if),我發現,哈利波特早已不是記憶當年的小男孩,「Daniel Radcliffe」這個名字確切烙在觀眾心底;我發現,自己今年看了很多Radcliffe主演的電影,每部都讓我覺得他在證明自己早就不再「去去武器走」;我發現,有著鄰家女孩氣質的Zoe Kazan演起小品愛情劇確實得心應手,她也明白自己適合不帶威脅性、可愛且聰明的中產角色;我發現,其實對於愛情,沒有必要被一種名為「朋友」的東西束縛、不需要讓「友誼」成為兩人關係的包袱。

 

  男女之間的純友誼,怎麼會沒有呢?但這是建立於某些前提與平衡點上,而這些,我將它概括稱作「感覺」。倘若兩方都沒有感受到something的話,那麼就能維持純粹的友誼。若一方有呢?或許可以繼續維持,卻也可能無法再以朋友的身分走下去。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一些事、一個人。故事裡的女孩先說明自己已有發展穩定的男友,男孩假裝不在乎,願意「就只當朋友」,繼續和女孩見面;現實裡,男人告訴女孩,他有個女友,女孩覺得沒關係,反正「我們只是朋友」。故事裡,男孩與女孩最終面對了自己的心意,成就佳話;現實裡,男人也許根本沒那麼喜歡女孩,最後他告訴她:「我問過我的朋友,這樣下去會怎麼樣……他說,我真的會傷害到人,而且讓三個人都痛不欲生。我不能再和妳見面了。祝妳幸福,妳一定會遇到屬於妳的幸福。」女孩哭了一整夜,她不懂為什麼不能繼續做朋友,想起男人曾跟她說,若我喜歡了妳,就不能再見面,因為局面會失控。

 

  三年過後,《好友戀習簿》的出現,讓我想起他。我想,那男人該是真的不夠喜歡我;第二,他也給了自己高道德標準與包袱,絕不跨越一條取名為「朋友」的線。是的,這許是應該,卻並非必然。What if he did not go well with his girlfriend that time?

 

  「What if?」原文片名確實有趣,丟給了觀眾一個問號。面對愛情、面對未來,全是未知。當我們需要抉擇時,會問自己「如果」;當結果一出,也會回想「假若」──如果我向她告白,是不是連朋友都當不成了?假若我當初告白,其實有機會在一起吧……說到底,what if永遠無法有定論與答案,因為從未發生的事,沒人拿捏得準。

 

  好!這部電影到底想告訴觀眾什麼?我們有必要focus on「純友誼」存在與否嗎?我想歸結成一句話:「別讓自己後悔」,也別去想什麼「what if」。在短暫人生裡,要是有一位讓你覺得你們總有說不完的話,而且想要與她聊到天荒地老的人出現,就該不帶一絲懊悔,懷抱著勇氣去追求吧──no matter of what you just did.

 

 

 

 

 

arrow
arrow

    十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