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63585_1221222891231243_3222825630210790362_n.jpg

 

 

  很久沒有那麼迅速地讀完一本小說,趁這次國慶連假,想說把書櫃裡沒看過、沒看完的書趕快看一看。

 

  《幻之港──塗角窟異夢錄》這本書被我冰在書櫃許久,到這兩天才把它翻開。不算太有意料之外,這本小說算是可讀的。內容看似許多小故事集結而成,但其實都藉由一個綠眼男子來貫串,以歷史時序為脈絡的書寫,作者何敬堯描寫歷史的部分迷人入勝,但部分故事如〈彼岸蟹〉、〈虎姑婆〉與〈七月七之夜〉是我較不喜歡的,故事架構是好,但對於人物的塑造與細節描寫待欠深入,而推理部分則又嫌湊巧牽強。

 

  〈彼岸蟹〉的文字很美,陰鬱濕暗的氣息瀰漫著整個故事,但不知為何我不甚喜歡綠眼男子初登場的怯懦,對話令人感到煩躁。而故事中後卻又收得太快。

 

  〈虎姑婆〉固然描寫古早女子的油麻菜籽命,但怪物的描寫一直令我想到《神隱少女》的無臉男。該怎麼說呢?原本很期待「虎姑婆」的我覺得讀完這篇有被擺了一道,很想問:「我的虎姑婆到底為啥會成了無臉男?」然而,我很喜歡阿菊這個悲情的角色,但也可惜結尾收得太快,帶了點懸疑味卻抽象些。

 

  〈七月七之夜〉犯了結尾收得太快之憾,保正伯與豐叔的對話不算引領讀者抽絲剝繭,而最後的答案揭曉也不見驚喜。對於女性母愛的描寫,難有共鳴。

 

  說完了不愛的部分,接下來則要講我最喜愛的〈魔神仔〉,這篇弱化了刻板的魔神仔印象,作者以自己的方式塑造了「魔神仔」,說穿了這是三個主角心魔的投射。大宅裡徘徊不去的魔神仔,拉引出了三個主角心底的沉重與悲悽。罪惡感,是他們過不去的崁兒,揮之不去的心理陰霾幻化成了魔神仔。

 

  我特別喜愛作者對於「阿爐」此角的塑造,本是在悲劇裡成長的孩子成功地克服自己悽慘身世,當了個大商人。阿爐兒時的那段記述實在精彩,可悲爛賭的父親與被拋棄而徹底崩壞的母親,到最後洪水襲來前,阿爐生母勾搭陌生男子歡愛後,呼呼大睡於小屋。阿爐本想前去提醒搭救,眼見一片汙穢不堪而選擇關上門。小阿爐不只心灰意冷,而是心死。那場洪水埋葬了娘親,而他哀戚的童年也隨之逝去。以布袋戲做引子,細細勾勒出主角的身世。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手法。

 

  再來是最後一個故事〈蛇郎君〉,我原本預期是像「戲說台灣」(雖然整本讀下來的確很有這部電視劇的味道,不過黑暗了些)那種版本的〈蛇郎君〉,但並非如此。

 

  趙荻這款男人的確廢渣到不行,姑且不論這款廢渣現在還多的是。然而,作者將濃妝女子赴趙荻之約,而趙荻心想其中有鬼,到最後發現女子竟然發瘋,殺了全家那橋段確實引人入勝,讀者的情緒也會隨著氣氛堆砌而緊繃。美中不足的是,金露發瘋的原因略欠了些說服力,不免覺得有點小看了一個內向女子心靈之脆弱。

 

  大洪水再度襲來掩沒了塗角窟,何敬堯的描寫讓讀者彷若身歷其境,我甚至是凝神屏息地一口氣讀到最後一句。

 

  本書編排最後放入作者的「跋」,是經歷過前面一連串的時空冒險後,被拉回到現代的感覺。我不禁猜想,是否真正有「塗角窟」這地方,台灣版的亞特蘭提斯,當然是規模小上許多的版本。

 

  就算有,也已成歷史的一隅。世間若有無形,亦是化為聽不見的囈語罷。歷史之於現下生者有什麼意義呢?歷史課本曾寫,知史可以讓我們鑑往知來,但我們何必從早就是塵煙的昔往去臆測未來如何更迭呢?沒用的,我們不過是載浮載沉在時間之河裡的蜉蝣啊。歷史,就當作一場華麗的夢、或一部充滿血淚的精采劇作,讀來會比較開心。而這本小說,最吸引人的,就是作者好好地以故事的方式濃縮了、提點了台灣近代史。

 

 

 

 

arrow
arrow

    十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