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7_153002.jpg

 

  清明連假前買了一批書,但對自己的自律不抱任何期望,我以為我一本都不會看完。然而,哲青哥的《因為尋找,所以看見》卻讓我欲罷不能,用三天的時光細細品嘗之後,在後記流下了欣慰的淚水。

 

  「聖雅各之路」,我第一次知道它,是在去年年初飛往荷蘭的航班上。因德國電影《我出去一下》(Ich bin dann mal weg)就是以這條路的旅程為背景說故事。要說這部片是福音電影嘛,我也不認為,總感覺是種靈魂深處的呼喚,踏上那條名為「聖雅各之路」的旅程,去尋找那呼喚的源頭。

 

  回國幾個月後,我又看到哲青哥在走聖雅各之路時的直播。跟男友聊起這件事,他跟我說,我們去走吧。也不知道是玩笑還是認真,我沒有特別放在心上(好啦,其實有!)。

 

  可毫無理由,這陣子又想起了這條路,也想起去年年底哲青哥的這本,關於那趟旅程的心事、史事的紀實作品,於是便將書購入。

 

  一翻開就令我的心雀躍不已,由他優美的筆觸細細寫著那路上的見聞,不管是人情或建築、史實及傳說等等,讀著讀著就好像我也走在那條路似地。不過,是以一種更寬心、更閒適的方法──神遊。

 

  已經很久沒有遇見那種讓我想要「一起旅行且探尋」的遊記,但因哲青哥豐厚的知識,這部作品早跳脫了遊記的框架,既能透過他的文字飽覽風光,還能補充知識。

 

  每個句子都好像是他來誦唸朗讀一樣,然後你可以遙想那個年代的風華與現今的蒼涼,時間與空間的界線已不復在,跟著他旅行,走的不只是路,還有時空,Time traveler

 

  我不禁想到在荷蘭與德國的旅行經驗。歐洲的建築與歷史有著密切的關連,若懂歐洲歷史,對其建築物也不會太陌生;若想瞭解歐洲的建築物就必須知道歐洲的歷史脈絡,才能系統地擁有觀念。但由於我不諳德語及荷蘭語,在記景點名稱時,總是有困難。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喜歡且認為自己必須學習外語的理由之一。

 

  談到旅行,路線類型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以大自然洗滌,另一則是歷史巡禮,兩者都能舒慰旅者的身心靈,就看你的喜好為何。鬼斧神工的自然風景,讓人心曠神怡,對比起自己的渺小,便感其他事物之微不足道。不過,經過千年或百年的持久不衰,前人所留下的痕跡或建物之佇立,總會令我感到無比感動,因為碰觸(前提是該物可碰觸)或站在那塊方寸的當下,感受得到時空無所限,一切都在那刻交織相溶,萬物、時間全都匯聚在這「永恆」之中。

 

  我好喜歡《因為尋找,所以看見》裡,哲青哥所介紹的歷史。在他筆下,歷史、美術與建築的相關資訊,都如信手捻來,毫不費力,自然讀者也能輕鬆汲取。那些糾纏情愛與國仇家恨被嵌入了時光裡而成了「歷史」,經過悠悠的物換星移,我們讀的是「故事」,但其實這些故事裡銘刻著教訓、誓盟或思想,能否參透或悟道就端看個人了。

Juana la Loca de Pradilla.jpg

(Juana la Loca,此畫為Francisco Pradilla所做,也是收錄在《因為尋找,所以看見》一書裡的圖片。來源:https://ppt.cc/fDxrjx

 

  在《因為尋找,所以看見》,我特別對胡安娜一世的故事印象深刻。我們都無從選擇自己的出身,生長在帝王家的子女看似富貴榮華,但更多的是無奈與犧牲。婚姻對象若是自己所愛是種幸福,然而政治卻是凌駕於自我人生之上的議題,這是他們的命運。胡安娜一世迷戀著丈夫,但丈夫腓力卻無法對她投注相等的關愛。也就是如此,造成了胡安娜一世充滿悲劇色彩的一生。

 

  外人看她是瘋了;以心理學的角度剖析,她是病了;或抱懷著憐憫的心(但這不也是種優越感嗎?)來看,認為她好可憐、好悲慘。世人喊她「瘋女」,但她充其量不過就是過度付出自己的愛,消耗自我與他人的女子罷了。因為她是女王,所以外界不容許她沉溺於小情小愛裡。倘若她是個普通或低層人家的孩子,不需要背負那麼多自己擔不了的責任、義務,是否會活得自在、開心?或許就不會是個「瘋女」了。又,這類情感若轉換到中國歷史上,她可能會有個形式上好聽的形容,如:癡情且忠誠的女子之類。

 

  然而,無論東西,貪嗔癡慢疑總是塵世男女無法擺脫之「五毒」。說來也諷刺,要是沒這「五毒之亂」,哪能交織出那麼動人、美好或波瀾壯闊的史事呢?

 

  回到《因為尋找,所以看見》這本書上,隨著十五章的推進,一步步邁向終點,讀著哲青哥筆下的風景,也讚嘆其知識之廣之深,邊閱讀邊遙想及幻想,看到後記也有圓滿之感。觸及我心之處的文字總使我眼眶泛淚,後記中的一行文字終究令我淚流:「祂會守護每個迷惘的心,飄泊的靈魂,遠在他鄉的孩子。」(P.299),一種受到撫慰的坦然在讀到這行字時蔓延我的心,聖靈充滿!

 

  也因為這行,我想到我也很深愛的作家三毛與她的著作《撒哈拉沙漠》。這行話是種遙遠的召喚、誓言,召喚著我心往那前行,並願意守護著我前行。

 

  昨晚寫的日記APP丟出的問題:「What does your heart truly want?」我寫上:「The courage of keeping walking forward.」面對未知的未來,我們害怕改變,於是安於現狀,卻又不禁埋怨這好像使自己動彈不得的泥淖。我們不敢改變,是害怕承擔風險,害怕那風險自己不能負荷,早忘卻自己多麼地柔韌了。

 

  讀這本書之前,我才讀了《曠野的聲音》(Mutant Message Down Under)。而讀《曠野的聲音》之前,接到了一則令我下定決心往前踏出舒適圈、做出改變的訊息──朋友因意外離世。現在回想起這一連串歷程,我終於明白,冥冥中,有股力量推著我往前。而這股力量是藉由許多人,還有那促使所有生命產出的源頭集結而成。

 

  終有一天,我將踏上那條八百公里的路,去回應心底深處的呼喚……闔上書後,我發現,原來,每一條我們的心所選擇的路,都是聖雅各之路。

 

 

 

 

 

 

 

arrow
arrow

    十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