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vieenrose.jpg



  昨天看了當年赫赫有名的電影《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La Môme),Marion Cotillard於二○○七年的作品,既叫好又叫座,甚至拿下了影后頭銜。


  該片描寫的是法國一代歌后Édith Piaf的精彩人生。Piaf的代表曲子不少,而與電影同名的〈玫瑰人生〉就是其一。


  我忘記是何時第一次聽到這首歌,但真正愛上這曲子的原因,是看了Audrey Hepburn與Humphrey Bogart合演的愛情喜劇《龍鳳配》(Sabrina)。


  一幕,由Hepburn所飾演的Sabrina欲向Linus訴衷情,娓娓唱起〈玫瑰人生〉的一段:「Il me dit des mots d'amour(他對我訴說情話綿綿)Des mots de tous les jours,(只用一些平凡的字眼)Et ça me fait quelque chose(卻讓我有所感觸)Il est entre dans mon coeur,(有一種幸福)Une part de Bonheur.(進入了我的心房)」我不禁為充滿熱情愛意的歌詞融化。


  因為這首歌,開啟了我對Piaf的想像。〈玫瑰人生〉是由她填詞,能夠寫出這般歌詞的女人想必對愛情的態度也相當熾烈吧。


  一見《玫瑰人生》,透過Marion Cotillard的詮釋,彷彿是穿過了螢幕般與她共同感受心痛、烈愛及狂喜等情緒。Marion Cotillard實在驚人,已經演過困難度這麼高的角色,對她來說還有什麼類型是她無法駕馭的?她的一舉一動都汲取著觀眾目光,駝背、挑眉、誇張的唱歌神情……令人印象深刻。是小麻雀再世嗎?我不會這麼形容,畢竟自己不是那年代的人或知悉者。但Marion Cotillard的演出確實要我屏息,太喜愛了。


  Piaf出生於巴黎貧民區,自小漂泊街頭,也有一段於妓院打滾的時光。對於年幼的Édith來說,就算在妓院裡的生活不單純,但能夠讓她有個避風港。況且,多數的妓女對她極為友善,尤其Titine更是將小Édith當作親生女兒般疼愛。我很喜歡Titine這個角色,有血有肉,充滿溫暖。


  Édith十歲起與父親在馬戲團,之後父親離開戲班,開始了街頭賣藝的生涯,直至二十歲,她迷人的嗓音於小酒館迴盪,甚至認識了生命中的貴人,技藝也隨之增進,無論是感情或肢體動作都使她更添魅力,眾生為其滄桑、中氣十足,似乎可以穿透靈魂、滲透情感的歌聲傾倒。


  比起平乏且常見的順敘法,導演以蒙太奇來說故事,穿插Piaf所經歷的大事件,並在近尾聲處將記者對她的訪談作為其一生總結。記者問Piaf,可否給予女人、女孩與小朋友建議,Piaf一律回答:「愛。」


  她的傳奇,的確可以用「愛」來作註解。因為愛,她歌唱;因為愛,她存在。她猶如雜草,嬌小卻充滿了韌性,在熱意與愛的驅使之下,她茁壯成長。


  我不確定《玫瑰人生》裡描寫的真實有幾分,但就本片情節來說,Piaf從不認為自己的人生比別人過得還要悽慘。相反地,她熱愛生命的一切並且無怨無悔。當她聽見士兵的創作〈我無怨無悔〉(Non, je ne regrette rien)時,她激動地說,這首歌寫的就是她自己。


  或許旁人看來,Édith Piaf一生稱不上順遂。但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人生無怨無悔,那麼他者自然不容置喙。我不會用「悲劇」去形容這位法國歌后。因為,你若仔細聽她的歌聲,你會明白,她是無比堅強的女人。


  不管命運之神對她如何殘酷,小時候受盡顛沛流離、人情冷暖;成長後,她有過不怎麼樣的男人,也曾痛失愛女,與拳王的戀曲備受注目,而愛人竟因飛機失事身亡,使她再度心碎;遇上車禍斷了兩根肋骨,因這起意外造成日後對嗎啡上癮……但她始終沒有放棄歌唱,不是為了金錢、名譽等身外之物,而是「歌唱」就是Piaf對於生命的自我展現。


  假使花都有幾個美麗的代名詞,那麼小麻雀Édith Piaf應為之一。她是法國的化身、香頌的代表──更是偉大的藝術家,用其生命熱愛與歌唱,盡情揮灑。







arrow
arrow

    十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