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c in the moonlight

 

 

  《藍色茉莉》(Blue Jasmine)之後,伍迪艾倫找了好萊塢炙手可熱的甜心Emma Stone和英國紳士代表Colin Firth搭檔演出《魔幻月光》(Magic in the Moonlight)。對於史東和佛斯這對新鮮組合,我本來相當期待,但看完電影之後,並不覺得他們之間有什麼特別的化學作用,有種格格不入之感,倒也不是因為年紀差距,而是這對情侶之於我是沒有「魔力」的,找不到形容詞給這對組合,始終違和,就如英國與美國般,硬要將不同世界的兩個人湊在一起。

 

  Firth的角色Stanley,連珠炮似地不停犀利碎唸(就是伍迪自己),戲精如他演來隨心所欲;而史東所詮釋的Sophie,迷人呀迷人,但劇中人物與觀眾只能聚焦於她說話帶點含糊近乎成了性感的語氣、陽光灑在她紅髮上的溫暖笑容。可這不是她的錯,因為劇本對於Sophie此角本就塑造不深。

 

  伍迪這次的主力完全放在Stanley身上,無論是性格刻畫或透過Stanley之口來批判靈媒有無、宗教可信論與否,是的,他尖酸刻薄地幽默、他自大傲慢地有趣,但他在愛情之下仍是跪在他眷戀的小迷糊面前。

 

  一貫的伍迪,一貫的復古、一貫的爵士、一貫講述愛情、一貫的碎唸,他不需要別人去批判他的作品,不需要他人為他的電影找象徵或記號,以及百般一律的特色。但我還是想誠實地告訴讀者們,《魔幻月光》確是可愛,但它絕不如《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動人、不比《藍色茉莉》深刻。

 

  整部電影的配樂並不豐富,如同上述,尖銳的碎唸才是該片(也可以說伍迪的所有故事)的重頭戲。當然,最愛爵士樂的導演猶舊繼續於新作中播送著聽來有股滑稽感的老爵士。

 

  唉,我好喜歡那種聽起來被一團霧罩住的爵士樂!這樣的style在伍迪的電影裡時常可以聽到。但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顏色鮮明透澈的影像佐以聽來是古早錄音不清晰的老舊唱盤,到底可以加多少分?增添復古情調?或衝突美感?到底還是如StanleySophie這對情侶一樣──不搭調。

 

  我想,伍迪艾倫確實是藝術家吧,想作什麼就做什麼,他才智洋溢,可以迎合觀眾口味,也可以不甩觀眾想看什麼。

 

  該次的《魔幻月光》,依然訴說了愛情非理性可控制之,當愛情來臨時,誰也抵擋不住,就連諷刺挖苦功夫了得的魔術大師也會傾倒於小騙子靈媒的美麗笑容。故事裡的男人深刻迷上女人的點在哪?好吧,歸類於「一見鍾情」。而這基本上就是一種魔法,也是一項魔術(障眼法)吧,待熱情消失(技倆拆穿完),知道對方在玩什麼把戲、是什麼樣性格的人後,妳可能會跟他說:「謝謝,再連絡!我要趕去下一場了。」

 

  寫到此,我不禁想,自己到底是那個施展魔術的人呢?還是被魔術師的手法給迷得目不轉睛、渾然忘我的觀眾呀?

 

 

arrow
arrow

    十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