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 och ekarna

 

 

  典電影《阿蒙與橡樹》(Simon och ekarna),是我今年在台北電影節所看的第一部。主角是在《阿蒙正傳I rymden finns inga känslor裡飾演SimonBill SkarsgårdAlexander Skarsgård之弟),這次他雖飾演同名角色,但與《阿蒙正傳》的Simon是截然不同的男孩類型,或許說有共通點,同樣細膩、古怪,但「方向」不同。

 

   Bill Skarsgård的表現算是可圈可點,其所詮釋的Simon具辨識度,《阿蒙正傳》的可愛怪咖之於《阿蒙與橡樹》的細膩美少年,各有特色與差別,不會讓人感覺換了部戲還是在演同個角色。

 

   本片的主要演員演技皆不分軒輊,水準平均,沒有人特別搶眼卻也沒有人較為失色。坦白說,這是一部靠演員在撐場的電影,若抽掉演員來談的話,《阿蒙與橡樹》確實普通(除了配樂),毫無驚奇。

 

   我沒有讀過小說文本,也沒有將文本與電影來比較的習慣,單就電影來論,這不是個完整的故事,反而較像綱要,並無清楚交代細節,常有莫名之感。給我一種,文章的段落與段落之間連結有些突兀,似是還要再寫幾個句子以連貫上下段落,讓整篇文脈更通順、更易閱讀。

 

   主線為Simon的自我身分認同與養父母之間的情感,而支線則描寫Simon的個性,但個人認為,支線的情節沒有加分,有些是不夠深入、有些則是剪掉更好。拖累整部電影的最大敗點即為支線,它削弱了主線的力度。

 

   將《阿蒙與橡樹》分成兩部分來看,前半部刻畫Simon童年時期,雖仍有上述所提到的,轉折處不夠圓滑,但基本上還算絲絲入扣,有扣到主題也有敲到到我心,尤其親子間的描述與畫面構圖,寓意清楚也容易理解;後半部,長大的Simon不知怎地讓人很想問:「你到底在幹嘛?(或你到底想幹嘛?)」的感覺。突兀點更多了,不必要的部分也增加了,分散觀眾對主題的注意力,需要靠演員更多的內心戲來表達一些沒有說足、說到的地方,可惜了前面的鋪陳。

 

   舉例而言,片中與Simon發生關係的兩個女孩,一是Iza,另一個則是他在學校裡認識的女學生。SimonIza那段情,雖然敘述不夠完整,但長度算剛好,放進電影中也是有意義的;但Simon與女學生之間的連結,相對他與Iza之間的吸引力明顯弱了許多,有些橋段或對白即使捨去也不會影響到故事發展,說穿了是「累贅」,不演也罷!

 

  然而,值得嘉許本片的配樂,尤其是古典樂,其與畫面融合度夠,聽來絕美,更為主角心境作了很好的、「無言」的說明。音樂在《阿蒙與橡樹》裡是相當重要的元素,倘若少了這層,無論故事本身或電影本身發展會益加困難。

 

  看完《阿蒙與橡樹》後,我讀了介紹小卡,正面挺漂亮的,翻到後面,文案寫得不差,但與電影內容有落差。因為,本片事實上不夠「史詩」也不夠「磅礡」。另外,阿蒙與橡樹兩者頭尾勉強可說有呼應到,但連結仍嫌不夠強、深。

 

  我唯一喜歡的,是電影裡一段富有詩意的台詞:「你知道霧氣從何而來?那是海洋的悲傷,海洋是無止盡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我想,翻譯應該可以讓文句更美一點,而且似乎某些短句沒有字幕,雖不會影響觀影,但希望正式上映時能改善這點。

 

  喜歡Bill Skarsgård的朋友,不妨看看《阿蒙與橡樹》,他在本片中模樣俊俏迷人,有別於《阿蒙正傳》的角色,更別他那錯過線條漂亮的年輕翹臀!

 

 

 

 

 *預告片精彩好看,更甚電影!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十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